2026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
所属分类:项目申报 阅读次数:12 发布时间:2025-07-30
2026 年度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启动。本次申报聚焦前沿基础研究、国际科技合作、高水平人才梯队培育等方面,旨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持续释放陕西科技创新潜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本次申报的相关信息。
未来新兴产业领域:涵盖电子信息、自主可控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现代服务业等,致力于推动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为陕西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科技文化融合领域:包含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科技研究、文化创作与体验的科技研究等多方面。通过科技手段赋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农业农村领域:从种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从农机装备及信息化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社会发展领域:涉及疾病防诊治、药物与医疗器械、中医药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建筑、纺织服装、公共安全与社会事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外合作领域:包括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亚及白俄罗斯科技合作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面上项目)、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省际科技合作项目(科技创新中心联动专项、跨区域科技合作项目),促进陕西与国内外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青年项目(A 类):旨在鼓励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为青年人才提供成长的平台。
青年项目(B 类):同样聚焦青年科研人才,助力其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青年项目(C 类):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
前沿探索项目:鼓励科研人员探索自然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追求原始创新,为科学发展开拓新的方向。
面上项目:支持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科研人员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工作,推动学科发展。
实验室重点项目:加强实验室的科研能力,推动实验室在重点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
秦创原 “科学家 + 工程师” 队伍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人才(科学家)组建 “科学家 + 工程师” 队伍,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采取 “人才 + 项目” 模式给予支持,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支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协同创新,提升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指南不公开公布):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汇聚陕西,为陕西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外国专家服务项目(指南不公开公布):借助外国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升陕西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陕西的科技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软科学研究项目:围绕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安全治理体系项目:加强科技安全管理,保障陕西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牵头申报单位应为陕西省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注册(登记)时间为 2024 年 7 月 1 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这一要求确保了申报单位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实施科研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应明确项目负责人,一般应为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若为兼职人员,须提供在职单位批准兼职和兼职单位聘用的有效证明)。项目负责人是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人员,须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且保证项目执行期内在职,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该项目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和精力投入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规定保证了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实施。
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未来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文化融合领域、农业农村领域、社会发展领域、对外合作领域)、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B)、青年项目(C)、面上项目、前沿探索项目、实验室重点项目、秦创原 “科学家 + 工程师” 队伍建设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安全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不得出现可能影响评审公平公正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组成员姓名、依托单位名称、合作单位名称等),描述时可用 “*” 代替,否则视为项目负责人故意泄露相关信息,形式审查将不予通过。这一措施保证了项目评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避免因人为因素干扰评审结果。
每个项目负责人限申报本年度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1 项(含定向委托项目)。这一规定避免了项目负责人精力分散,确保其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一个项目。
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除人才类(青年项目(A 类)、青年项目(B 类 )、 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外国专家服务项目、青年科技新星)以外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在研项目为人才类的,可申报除人才类以外的其他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合理安排科研资源,避免重复投入。
不得重复申报和多头申报。禁止同一项目同时申报多个不同类别科技发展计划,禁止同一个项目通过多个推荐单位申报。保证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效率
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严禁转包、分包。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要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弄虚作假。项目负责人在申报时须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等作出信用承诺。科研诚信是科研工作的基石,严格的诚信要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各类科技发展计划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申报指南(见附件)。不同类别的项目有其特定的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和负责人应仔细研读申报指南,确保申报材料符合要求。
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均通过 “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ywgl.sstrc.com)进行网络无纸化申报。这种申报方式便捷高效,符合现代科技管理的要求。
项目负责人应按指南要求,审慎选择拟申报的计划类别,在线填写申请书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单位申报时间:2025 年 7 月 1 日 9:00 至 2025 年 8 月 9 日 17:00。请各单位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逾期将无法提交。
部门推荐时间:截止至 2025 年 8 月 19 日 17:00。相关部门需在此时间前完成推荐工作
申报时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立项项目签订合同时须提交一份纸质盖章申请书留档)。简化申报流程,提高申报效率。
所有项目在申报时无须提交查询报告。拟立项的重大重点项目由省科技厅委托专业机构统一查询。减轻申报单位负担,集中精力做好项目申报。
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专家库常年开放注册。项目申报人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需在完成专家注册后进行项目申报,已注册的项目申报人应及时更新个人专家库信息。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加入专家库,提升科研评审的专业性。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局,西咸新区管委会负责推荐行政区内所辖单位的申报项目。明确了项目推荐的责任主体,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
省属大型企业集团可作为推荐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科技控股集团负责推荐本集团及下属单位的申报项目。为企业集团和相关科研机构提供了推荐渠道。
各类科技发展计划支持额度详见具体计划的申报指南。不同项目的支持额度不同,申报单位可参考指南了解具体情况。
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22〕3 号),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秦创原 “科学家 + 工程师” 队伍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由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团队在规定范围内根据科研实际需要自主决定使用。赋予项目团队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50 万元及以上的项目承担单位应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科研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科研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为广大科研人员和单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希望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积极申报,共同为陕西的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如有任何疑问,可参考申报指南或咨询相关部门。让我们携手共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排版:张瑜波
图文:张瑜波
审核:张弛
上一篇:西安市瞪羚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下一篇:专精特新申报通知